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乳业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我院学子在赛事中表现抢眼,由吕优优副教授指导的两支参赛队伍,在创新产品类和趣味科普赛道均斩获全国第二名,用实践成果彰显了食科学子在乳业创新与科学普及领域的双重实力。
“Yochick——纤丝优酪”:解锁优酪“新”体验,扎根市场做创新
高安慧、王晨曦、张铭铄、杨凤洁、赵雨五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带来的“Yochick——纤丝优酪”项目,针对乳制品市场“口感同质化、营养适配性不足”痛点打造的创新产品。配方上定制“高蛋白低GI”方案,搭配膳食纤维与复合益生菌,精准匹配健身、控糖等人群需求;场景上覆盖“早餐、茶歇、运动补给”全时段,包装采用环保可降解材质,兼顾实用与可持续理念。
从灵感落地到产品成型,团队整整经历了近五个月的“较真”攻坚。为了让产品的多重结构稳定又美味,队员们齐心调整发酵温度、酶解时间,完成多组对比试验。“有次为了让产品外面的鸡丝拥有酥脆的口感我们不断尝试,烘焙了三四盘。好在最终口感不失所望”队长们都笑着回忆。
为确保营养科学有效,团队查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数十篇文献,并不断与指导老师求证做出修改。为让产品融入消费者生活,跑到超市、咖啡馆观察同类产品陈列,优化自身包装设计。
“这个项目能成功,离不开吕优优老师的全程指导”。从项目选题时的“市场需求锚定”,到技术攻坚时的“文献资源对接”,再到决赛答辩时的“答辩逻辑梳理”,指导老师始终以“严要求+强支持”的方式陪伴团队成长。“他的理念‘科研要顶天,落地要立地’,让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始终没忘‘产品要让消费者喜欢’的初心。”
《牛家的乳品秘密》:用趣味讲科普,让健康知识“活”起来
另一支由黄菊、芦梦儒、楚敏、李佳音、汪柳辛组成的团队,则在趣味科普赛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短视频作品《牛家的乳品秘密:一家三代的健康“加减法”》。该作品围绕“乳品如何助力体重管理”这一核心问题,以牛家的四幕情景剧展开科普叙述。视频从超市选购误区、牛奶营养困惑、厨房科学搭配到健康成果分享,层层递进,将专业的乳品营养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指南,生动解析了全脂奶、低脂奶、脱脂奶及酸奶的营养特点与适用人群,并引入膜分离技术、酶促工艺等现代乳品加工技术,结合食材搭配实践,传递“按需选乳、科学搭配”的健康理念。
为增强视频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团队先后辗转校内外多个场地进行实景拍摄,包括超市货架区、家庭客厅模拟场景、家庭厨房模拟场景等。“我们为了一个‘超市选购’镜头,连续跑了三家超市,并询问营业时间,就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时找到最适合的货架背景。”队长黄菊回忆道。在拍摄“厨房搭配”环节时,团队成员们亲自准备食材、称量配比,确保每一个操作细节既科学又不失美观。为了保证视频内容的科学准确性,团队查阅了大量乳品营养与加工技术的相关文献,并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确保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数据都有据可依。
在整个作品选题方向的把握、内容科学性的审核等方面,吕老师都给予了指导与建议。“老师总是在我们思路卡顿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困惑点,帮我们理清逻辑,同时也鼓励我们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队员李佳音感慨道。
赛后,两支团队的成员纷纷表示,这次参赛经历远不止一个奖项那么简单。“现在走到超市乳制品区,会不自觉地分析产品的配方和定位,这种‘专业敏感度’是最珍贵的收获。未来我们也想继续深耕乳品创新,让更多人吃到既好吃又健康的乳制品。”参赛成员张铭铄说。
文字:汪柳辛 高安慧
审核:吕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