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耕读路上 | 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薪火永赓续

作者:发布:2025-07-06点击量:


前言

作为宜昌重要的红色精神地标,宜昌烈士陵园不仅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记忆,更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传统的关键阵地之一。这里安息着众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见证着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与信仰。因此,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2025年7月3日至4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宜昌市红色革命基地社会实践团抵达宜昌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等形式,追溯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


队员们参观了宜昌烈士陵园的宜昌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宜昌烈士纪念馆。拾级而上,实践团首先瞻仰宜昌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碑身矗立东山,“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它见证着宜昌革命岁月,承载烈士们的热血与牺牲。实践团怀着崇敬的心情,庄重肃穆而立,表达着对先烈的敬意。

实践团成员在宜昌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照 姚孜


步入宜昌革命烈士纪念馆,专题展区与生平展区依次展开。首先是专题展区,这里以时间为轴,将宜昌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陈列的烈士遗物中,有博辑之在1927年瓦仓起义失败被捕后,就义前写给家人“为革命捐躯,死而无憾,望家人勿念”的绝笔信;有郭勋祺于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在执行爆破日军在宜昌周边军事据点任务时使用的导火索残骸,还有 1927 年 “九四” 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李炼青传递情报时佩戴的围巾,它们默默诉说着战斗的艰辛,让我们触摸到真实的革命脉络,看到宜昌儿女为理想无畏献身的模样。

实践团队员在宜昌纪念馆内合照 陈榕


团队成员在讨论学习瓦仓起义 赵誉媛摄



沿着展线前行,便来到了生平展区。这里记录着众多烈士的生平事迹,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立体地展现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展区中详细介绍了胡敌作为宜昌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于1926 年在当阳瓦仓村秘密串联贫苦农民,建立起宜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中共瓦仓支部,带领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斗争的具体过程;也呈现了张自忠在 1940 年枣宜会战中,率领第 33 集团军将士以 “集团军总司令之身亲率特务营渡河督战”的果敢决策,通过灵活分兵突破日军重围、在南瓜店阵地与敌血战至最后一刻的完整战术部署细节。

团队成员在宜昌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宜昌共产党员胡敌的资料 陈榕


纪念馆内,还展出众多艺术作品。展现革命场景的油画,以艺术笔触重现宜昌保卫战等壮烈画面;还有烈士雕像凝固着英勇无畏瞬间,让参观者读懂先辈的热血担当。驻足于夏明翰雕像前,队员们望着展墙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名言,仿佛看见屠刀下革命烈士夏明翰昂首而立的场景,铿锵字句间的无畏气节,让在场众人深受震撼。


团队成员观察夏明翰雕像 陈榕


走出宜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实践团队员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口号感触颇深。食工2304班郝思涵同学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次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团队员研讨宜昌烈士陵园的宣传标语的深厚内涵 陈榕


实践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为信仰献身的初心,明白国家今日的和平幸福,源自他们的无畏战斗。身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宜昌革命烈士的勇气与担当,将这份精神融入自我奋斗之中,续写属于当代的红色篇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闪光。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薪火永赓续


文字:徐之爽

图片:姚孜 赵誉媛 陈榕


食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南湖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邮编:430070

电话:+86-027-87282111

书记邮箱:zhzhy55

院长邮箱:xux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