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为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在专业实践中筑牢食安认知根基,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洪湖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实践活动。
解码检测资质:明晰食安 “准入线”
洪湖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郑茂坤首先围绕检测中心资质认证体系展开讲解,详细阐释CMA计量认证和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的标准与意义,为队员们清晰勾勒出食品检测工作的“准入标尺”,搭建起坚实的专业认知框架。
郑茂坤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各项认证证书 刘心怡摄
郑茂坤书记指导实践团成员查阅产品合格证书 刘心怡摄
在郑茂坤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恒温恒湿的样品室。分类整齐、标签清晰的样品给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郑茂坤书记特别强调:“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样品管理看似简单,实则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基石。”
在质量管理股,检测数据的处理与管控是主要任务。郑茂坤书记介绍到:“标准化流程贯穿检测全周期,从实验方法验证到数据复核追溯,形成严格的闭环管理。”这些措施为检测数据筑起一道“防火墙”。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检测人员用专业与责任编织成一张无形的防护网,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
郑茂坤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抽检的各项数据 刘心怡摄
探访产业研究院:见证科研落地力
随后,实践团来到湖北省洪湖莲藕产业技术研究院,打开了解校地协同的窗口。队员们获悉,华中农业大学严守雷教授团队针对莲藕保鲜加工技术展开科研攻关,相关成果经中试转化,现已应用于洪湖莲藕产业,并显著提升当地经济效益。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1刘心怡感慨:“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证高校科研如何精准扎根地方产业需求,并切实推动经济发展。”
郑茂坤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洪湖莲藕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成果 刘心怡摄
走进实验现场:触摸食安 “科技盾”
在实验室区域,郑茂坤书记携多位检验员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向实践团成员生动展示由各仪器组成的防护体系之重要性。无论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金属元素的精准定性定量,还是作为核心设备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285项农药残留的高覆盖检测,都为实践团成员拓展了专业知识,同时深化了成员们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理解。
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员黎琪严格遵循二级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展计数检测,为实践团还原食品微生物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通过现场观摩学习,队员们不仅对各类化学、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还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严谨认真的操作意识。
检验员黎琪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微生物的检测指标 刘心怡摄
聚焦专业思辨:厚植实践担当情
活动尾声,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工2303班李玉涵、食安2301班谭俊鸽和食工2303班杨莉分别聚焦铅中毒溯源、洪湖特色农产品检测标准与新型食品检测差异等热点问题,同郑茂坤书记展开深入探讨。从土壤污染防控到地域标准升级,从预制菜监管创新到转基因食品检测规范,专业问答环节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让实践团成员的食品安全认知更加厚重扎实。
实践团成员与郑茂坤书记进行专题研讨 刘心怡摄
通过此次洪湖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之行,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既切身观摩了专业检测流程,学习了仪器原理,又见证了校地科研协同的显著成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工2303班邱天晴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夯实专业知识,强化个人使命,为守护食品安全、赋能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郑茂坤书记和团市委副书记合影 刘心怡摄
文字:王冰玉 邱天晴
图片:刘心怡 李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