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学院招聘启事
根据《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规定,浙江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学院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招聘单位及岗位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政府直属高校,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预算形式为财政适当补助。办公地点位于杭州市区。
岗位:专业技术岗(可应聘专职科研岗,或教学科研岗,视情况而定)
专业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装备等相关专业。
二、 报名方式
应聘者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直接报名。
报名应提供的材料包括:(1)拟聘用人员自(推)荐表(见附件);(2)个人简历(包括近三年内代表性论文著作、科研经历、获奖及被SCI、EI、SSCI收录和引用证明文件或复印件);(3)其他相关材料。
三、聘用待遇
1. 新引进博士可以获得购房安置费,租房补贴等。
2. 新引进博士可以按照规定评聘“校聘副教授”、“校聘教授”等,并享受相应待遇。
3.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为从事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4. 办公条件舒适,便于开展科研工作。
5. 办公地点位于杭州市朝晖六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
引进人员其他待遇按《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执行,有关文件详见学校网站“人才招聘政策”栏目(http://www.rsc.zjut.edu.cn/rczp.asp)。
三、 报名联系人
1. 联系人:王老师
2. 联系电话:0571-88332832
3. 电子信箱:wlei@zjut.edu.cn
4.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四、学校及研究院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14所牵头高校,首批“卓越计划”入选高校,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
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90余亩(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柯桥校区),固定资产总值41.09亿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028万余册,中外期刊37174种。有7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515人,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28262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232人(博士研究生665人,硕士研究生8567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0余人;留学生915人。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是学校于2011年11月成立的校直属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对接国家“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与“舟山群岛新区”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整合学校涉海相关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致力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与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食品生物大分子、生物(海洋)资源利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
海洋研究院与海洋学院相互依托,资源共享,人才实现交叉互补,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学科的发展和研究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积极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努力推动研究院/学院的建设和长期发展。
研究院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担任,目前汇集了校内专业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
研究院现有科研办公用房约12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价约4000万元。研究院/学院目前拥有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各类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临界萃取仪,高压均质机,流变仪,半制备液相色谱仪,蛋白纯化仪,低压层析系统,示差检测器,物性测试器,色差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分子蒸馏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等。拥有从事海洋工程装备研究的主要仪器有:海洋实验室设备(PLC控制柜),海洋监测控制系统,3D全场应变数字测量系统,GSM/GPRS通信实验平台,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激光粒度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材料冲刷腐蚀测试装置,手持探伤仪等。
此外,研究院与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共享材料表征测试的基本设备。如: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测定仪、接触角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分析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电化学工作站、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自动电位滴定仪、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毛细管流动法孔径分析仪等。
研究院正在建设浙江省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海洋装备省级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目前以学院为依托建立了二级博士点1个,一级硕士点1个,二级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研究院目前承担了国家海洋局、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浙江省海洋创新示范区专项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一批高水平研究项目,通过人才集聚与创新资源整合,将为我省海洋创新研究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