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破壳之后--从一枚蛋出发,谈谈动物性食品的深加工及产品开发“学术晚茶活动在工科楼122举行。我院杰出青年教师盛龙老师与研究生分享鸡蛋破壳之后的意义。
“蛋制品已经有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了,但是它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去提升现有一些食品的附加值,然后去解决现今生产应用方向面临的一些基础问题以及关键难题,这些值得思考的点可能就是大家今后会做到的一些课题”。盛龙老师开场通过分享他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内容,带领大家探寻“破壳之后”的深意。
鸡蛋打破之后如何处理呢?据盛龙老师介绍,鸡蛋能转化成蛋液蛋粉食用或进一步制成功能性蛋白质。交流过程中他提及:“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我国仍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关键的问题在于部分核心配料,比如奶粉中的核心配料乳铁蛋白,其具有提高免疫力、补铁等功能,现阶段采用从牛乳中提取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寻求一些其他蛋白质来进行部分代替。而禽蛋当中有上千种蛋白质,其中多种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同时在蛋清中存在一种转铁蛋白,在结构与功能上与乳铁蛋白相似度较高,也许是未来一种颇具潜力的蛋白”。
除研究内容外,盛龙导师还以自身经历为例子,指导我们如何去应对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拿到了一个特别难的课题,整个学院里都没有相关研究基础,所以只能自己去网上找资料,然后加入各种QQ群、各种论坛,跑到其他学院去请教,那个过程确实很痛苦,但是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他还告诉我们:“大家今后在研究生生活中可能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希望我们未来在研究生的生活中,在遇到困难之后不能够意志消沉,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作为连续两年国奖获得者的导师,您的学生身上都有哪些特质值得我们学习呢?”研一新生阳胜男在互动环节问道。盛龙老师也给出了答案:“我觉得是勤奋和主动思考,他们在研一很早的时候就进入实验室,只要没有课都会带着电脑自觉学习、讨论,我有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在去吃饭的路上都在讨论课题相关内容,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一个习惯。” 谈及新生进去研究生阶段存在迷茫的状况,盛龙老师也提出:快节奏中必须要更努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早点去到实验室,尽早适应实验室环境,掌握实验技巧,学习仪器操作。同时他还鼓励我们多去阅读文献,积极和导师交流,遇到问题要学会主动思考,而不要产生畏难情绪。
盛龙老师最后还谈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料,如果没有那种天赋,我们也是可以用努力和勤奋去弥补的”。希望大家不要惧怕科研上遇到的难题,不要想着科研会是轻松的,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都是有关系的,必须付出努力、付出时间,才能在这段时间里有所收获。
文字丨邓兴群
摄影丨孟华
审核丨张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