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10时,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新学年“开学第一课”听课反馈交流会在学院二楼阳光房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发规处处长冯永平、校工会副主席余顺华等、学院党政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班主任和辅导员以及授课教师等近30人参加,会议由院长李斌教授主持。
会上,冯永平、余顺华、徐晓云、何慧、李春美、刘睿、黄琪琳、刘友明、张秀艳等先后发言,对食科院靳国锋、付星、李凯凯三位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雯、理学院顾江江两位老师等的授课谈了听课感受。大家认为,青年老师准备充分,备课认真,教态端正等值得肯定。大家重点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一进行了反馈。
针对靳国锋老师讲授的专业课《食品添加剂》,大家认为靳国锋老师在内容安排、课件美化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讲授绪论部分未通过介绍本课程的历史与发展前景凸显本课程的科学性,未介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件制作在形式上有较大的美化空间;三是调动课堂气氛和课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不足。
大家对付星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进行了肯定,同时指出了他讲授的必修课程《食品工艺学B》,在内容安排、教学语言、教学互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在讲授绪论课程中未对教学大纲进行重点介绍,学生难以在第一课中对本课程的重难点和内容体系形成总体印象;二是讲课语调平淡,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始终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互动不足;四是PPT字太多而且欠美观等。
大家认为李凯凯老师讲授的必修课程《食品分析》存在的不足,一是教学设计上,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科普意味较浓;过多地强调考试考核,弱化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讲课的重点难点不太突出。二是时间安排上,开篇引入时间过长,课程内容讲授时间相对较短。三是课堂打瞌睡学生较多,抬头率不高,课堂管理的方式和能力需要提升;四是课堂走动频繁,不利于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听课。
李斌院长交流时指出,“开学第一课”听课反馈交流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学校“以本为本”的核心办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高效利用好课堂;上课要高大上,不能成漫谈会,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非常清楚,课堂要体现思辨性、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要重视课堂内容与其他内容关系,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要求来设计和拓展课堂。
党委书记杨仁海谈到,下一阶段学院将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继续落实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践行“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经常性地听课并组织进行听课反馈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讲话,他指出,全校青年教师备课充分,上课认真,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有领导听课的情况下,难免因紧张影响授课效果。但针对所反馈的听课意见,务必虚心采纳和不断提高。姚江林强调,大学最根本的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这是大学区别于研究院所的重要特点。做好课程思政,挖掘课程内涵,要弘扬主旋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而并非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喊出“思政”口号。姚江林指出,青年教师从好专家变成四有好老师,以及由学生时代的好学生向好老师转变这一过程非常漫长,但要尽快转变,如多听课,集体备课,再试讲,再上课,研讨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上课水平,设法增强学生注意力。姚江林认为,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好教与学的协同。教务战线和学工战线要经常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和学生要协调。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已出;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带好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