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我院教师应邀参加湖北中医药大学第十五届濒湖论坛暨(中)医农融合学术论坛活动

作者:王丹娟发布:2022-06-17点击量:

6月16日上午,我院党委书记杨铁贵、院长徐晓云和教师代表一行7人做客湖北中医药大学第十五届濒湖论坛暨(中)医农融合学术论坛,以“微生物与生命健康”为主题,旨在探讨微生物与生命健康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双方多学科、宽领域合作,实现医农共赢。

开幕式上,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水清致辞,对我校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双方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开展了多次学术交流与院校访问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这次(中)医农融合学术论坛,探讨两校在科研、学术等领域的交叉点与融合点,这对推动学校学术与科研活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晓云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将食品科学与中医药融合,探索微生物与生命健康的关系,走学科融合发展之路,对于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指出,本次论坛将进一步扩大食品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为推动食品科学与中医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双方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形成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为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术交流阶段,两个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做了报告。我校邵彦春老师以“药食两用微生物-红曲菌的传统发酵与现代遗传解析”为题,从红曲菌代谢产物种类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团队在色素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张久亮老师介绍了紫薯双酰基花色苷在缓解肾脏炎症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他的报告我们了解到紫薯双酰基花色苷可以通过降低小鼠血尿酸、调节果糖代谢相关酶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相关肾脏转运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小鼠肾脏病理学变化;李牧老师介绍了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红曲菌,他指出红曲菌作为传统食药同源微生物发酵菌种,用于发酵食品和中药配伍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代研究揭示了红曲菌能够产生大量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红曲色素、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等。通过基因工程、代谢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学等方法解析了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相关产业升级奠定了理论基础。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就深度挖掘微生物资源、促进健康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我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食品科学与中医药融合的研究方向上达成合作共识,后期将进一步加强交叉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食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南湖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邮编:430070

电话:+86-027-87282111

书记邮箱:ytg

院长邮箱:xux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