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食科院:师生共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大餐

作者:曾青发布:2018-11-30点击量: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食科院立足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鼓励教师多举措、多形式、多层面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学院《食品微生物学》是学校2018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之一,课程组教师紧紧围绕“三全”育人格局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例如,为了巩固课程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食品”的专业内容,授课教师发动学生挖掘家乡传统发酵食品,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过程、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和营养价值等,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丰富课堂内容,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美味食品,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又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据悉,郭爱玲老师《食品微生物学》课堂中,67位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作业,通过查询历史资料、请教祖辈父辈了解家乡特色发酵食品的历史渊源、生产工艺、营养价值、营养提升以及与课程内容微生物相关的知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通过这一形式纷纷结合专业知识,对家乡特色发酵食品形成了新的认识,来自云南的食安1601班李志伟介绍了家乡特色发酵食品弥渡酸腌菜,他说,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比赛酿做酸腌菜,出门在外的家乡人认为乡愁就是一小碗酸酸的腌菜。来自内蒙古的食安1602班史佳锜介绍了家乡的胡乳达,他说,当地牧民在出远门时将它作为干粮,既解渴又充饥,且富含氨基酸及其他有益身体的微量元素,是营养丰富、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的佳品。来自北京的食安1602班岳欣然分享了家乡的老北京豆汁儿,从贫寒农户无意中发现豆汁儿的美味到豆汁成为宫廷御膳描述了食物的历史渊源,并分别讲述了该食品的制作工艺、微生物作用和营养价值。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学院将持续以已立项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为抓手,引导教师深度挖掘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共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大餐。

 

食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南湖狮子山街一号华中农业大学  邮编:430070

电话:+86-027-87282111

书记邮箱:ytg

院长邮箱:xuxiaoyun